荒唐家长!竟取乳鼠血为孩子涂烧伤创面

发布时间:2016-12-14 11:10:37

进入冬季,频频发生的儿童意外烧伤、烫伤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。

11月26日,巫山一岁半男童赵轩章打翻火盆后被烧成“火人”,全身烧伤面积达51%;10月3日,1岁2个月的小山(化名)不慎跌入油锅,被紧急送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,因为家长没有急救常识,小山入院时已经休克……

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,更遇到过将一窝乳鼠的血涂于儿童烫伤创面上“荒唐”家长。

如何处理儿童烧烫伤?“儿童烧烫伤急救讲座”你必须学。
 

案例:

家长取一窝乳鼠血涂抹烫伤创面

在讲座上,重医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袁心刚博士,说到了曾收治的一个患儿。   

“这个事情印象非常深刻!”袁心刚博士说,收到患儿后,医生首先会询问孩子的病情,没想到家长自己说出了孩子烧伤后,取一窝乳鼠的血涂于烫伤创面的事情。好在,这个孩子烧伤的程度不算严重,因为送医及时,没有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。

“但想想,家长的做法简直太荒唐!”袁心刚博士说,而且很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后果。

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10月3日收治的一名特重度烧伤的男童小山(化名)则没有这样幸运。小山入院时仅1岁零2个月,在家中玩耍时不慎跌入油锅,当时家长因没有烧烫伤急救常识而未对孩子进行急救,到院时,小山严重脱水,面色苍白,经医生检查,全身多处特重度烫伤,烫伤面积达64%,已出现低血性休克。
 

数据:

平均每年接收200-300例烧烫伤患儿

袁心刚博士介绍,,进入冬季以来,儿童烧烫伤又进入了每年的第二个高发期,第一个高发期为6-9月的暑假期间。相比暑期,冬季烧烫伤呈现出更加严重的态势。

究其原因,冬季儿童穿衣较多,一旦发生烧烫伤,往往由于衣物多难以快速降温处理而导致烧烫伤深度加深,通常留下的疤痕比夏季更为严重,这些疤痕往往伴随孩子一生,对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。

据重医儿童医院统计,他们平均每年接收200-300例烧烫伤患儿。

其中以农村地区儿童伤势最为严重。农村的孩子更容易除接触到类似油锅、开水盆、火盆等致严重烧烫伤的物体。
 

现状:

7成烧烫伤孩子家长急救处理错误

此外,许多家长错误的急救让孩子伤情雪上加霜。

“比如往伤口撒盐消毒、抹食醋、牙膏等治治疗。”袁心刚博士介绍,这些真的是在烧烫伤孩子的伤口上“撒盐”,除了加剧疼痛感或加深创面,这些民间盛传的“偏方”毫无用处。

而根据该院的统计,来院治疗的烧烫伤儿童中,大约有70%的家长都用过类似的错误“妙招”或不进行任何急救处理。
 

后果

烧烫伤是无法还原的病,关键是预防

烧伤后遗症,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。袁心刚博士说,“烧烫伤是无法还原的病,再多的钱也不行!”

“烧伤不止是皮肤烧伤,而是全身组织疾病的反应。”袁心刚说。烧烫伤诊断可从三个方面判断:1、烧伤面积(五指并拢,一掌的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 l%)2、深度(烧伤部位的颜色反应不同的烧伤程度。发红为I度烧伤,水泡为II度烧伤;)3、严重程度。

儿童烧伤面积超过10%就有可能发生休克情况。

袁心刚介绍,深II度烧伤会留下疤痕,浅II度烧伤不会留下疤痕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“烧烫伤是无法还原的病,再多的钱也不行。”

烧烫伤目前为止没有办法完全治疗,无法将患者还原到烧烫伤之前的状态,医生能做的只能是改善。而烧烫伤带给患者通常是伴随一生的生理和身体的伤痛,这种伴随一生的伤痛会对患者的工作、生活、学习和家庭等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是伤害。
 

急救:

烧烫伤急救你必须了解这三步

除了预防,在发生烧烫电伤发生之后,在医院救护车到来之前,家长要如何展开急救?袁心刚博士介绍,烧烫电伤急救有三步:

1、脱离致伤原,如果是火不小心引燃衣物,要迅速的滚动,将火熄灭。电,用木棍等不导电的物体将电线移开;

2、冷疗,烫烧伤者迅速将烫伤部位放至自来水或者清洁的水下,不少于30分钟。切记:不要用牙膏,牙膏不能用于烧伤。化学烧伤中的生石灰,不能用水清洁,先用刷子或者布将石灰清除,再用水清洗;

3、保护创面,烫烧伤部位要小心地将衣服剪下,保护受伤部位的二次感染。

袁心刚博士提醒,新生儿在保暖时,家长尤其要小心低温烫伤,低温烫伤比高温烫伤更难治疗,由于长时间对身体组织的损伤,往往在深度、程度上都更大。在烧烫伤急救方面,家长只要仔细做好以上三步,对于医生之后的病情判断和治疗都是很有帮助的。同时,不要轻信或乱信所谓的秘方,这不但没有治疗效果,往往还会加剧孩子的伤痛或是掩盖创面,引发医生对病情误判。


官方微博

影像重庆

Image Chongqing

播动山城

Sowing dynamic mountain

关于我们

©2019 重庆时间

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
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

渝ICP备14009364号-6

渝ICP备14009364号-7

渝ICP备14009364号-8

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

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

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
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

(渝)字第00477号

12377

合作平台